首页 资讯 正文

百家小店调查|一头扎进大山,他把布袋山馒头“蒸”出新花样

体育正文 91 0

百家小店调查|一头扎进大山,他把布袋山馒头“蒸”出新花样

百家小店调查|一头扎进大山,他把布袋山馒头“蒸”出新花样
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(jìzhě) 黄玉环

一屉屉热气腾腾的馒头不断被送出蒸笼(zhēnglóng),空气中满是面粉的醇香,“95后”小伙戴彬捷的馒头事业越做越红火了(le)。

因为老店的产能供不上,订单接不过来,他在浙江台州路桥(lùqiáo)租了新场地,采购了新设备,搞了个300多平方米的馒头工厂,上周才刚投产。调料、和面、发酵、塑形……十多个人在工厂里忙活(mánghuó),一天能做出近万个馒头,但依旧是供不应求(gōngbùyìngqiú),许多订单都(dōu)接不过来。

位于黄岩布袋山景区的老店依旧在营业,因为戴彬捷没有忘记,这是(shì)他出发的地方,所以(suǒyǐ)小店会一直开下去。

戴彬捷在做馒头(mántou) 受访者供图

“95后”扎进(zhājìn)大山做馒头

戴彬捷的小戴馒头店,是去年年底开张的,当时他(tā)正处于人生低谷。

一方面,父母(fùmǔ)开办的工厂倒闭了,家庭面临着(zhe)重大经济危机;另一方面,他在大城市打拼多年,但高生活成本让他觉得疲惫不堪。

有一天(yītiān),他和朋友到家乡黄岩的布袋山景区散心,在1号山庄饭店碰到村里的老书记,大家闲聊起来,话题聚焦到了青年返乡创业(chuàngyè)上。

戴彬捷从事过自媒体,老书记(shūjì)看中了年轻人的才华,他(tā)说:“我们布袋山的馒头挺出名的,但只有当地人知道,出了黄岩就没销路了,如果有你们年轻人来经营,肯定(kěndìng)能做好的。”

戴彬捷决定和朋友留下来,开启一场(yīchǎng)前所未有的馒头创新之旅。

布袋山的村民,都是藏在(zài)大山里的制馒高手,他们给戴彬捷(dàibīnjié)和朋友提供了许多指导。

“发面要(yào)活一口气,发酵是馒头制作的关键环节,要严格控制发酵时间和温度,才能确保每个馒头的口感和质地。”戴彬捷在仔细聆听老一辈(lǎoyībèi)教诲的基础上,加入了一些现代机械工具(gōngjù),用手工与机械化相结合的方式,让馒头的口感与味道得到(dédào)提升。

“打面和(hé)揉粉环可以用机械来完成,确保面团的(de)细腻与均匀,但发酵和造型就要人工(réngōng)操作了,这样可以保留传统工艺的味道。”戴彬捷告诉记者。

在夜以继日的尝试中,他(tā)逐渐摸索到了做馒头的门道,也感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。“有时我们(wǒmen)做馒头的时间久了,来不及吃饭,叔叔阿姨们就会帮我们把饭烧好(hǎo),喊我们去吃。”

小店生意越来越红火 受访者提供(tígōng)

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这样的生活让戴彬捷的内心倍感宁静,而村民的守望(shǒuwàng)相互,更让他(tā)体会到了(le)温暖。他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许,很快就把布袋山的馒头做出了名堂。

他将布袋山馒头的传统手艺与合伙人沈月家乡广东的粤式点心(diǎnxīn)相结合,在馅料上,他们大胆创新(chuàngxīn),将土豆泥、开心果、紫薯等新奇元素巧妙融入馒头之中,让传统馒头焕发出了(le)崭新的生命力(shēngmìnglì),“紫薯芝士包”“紫米大福”“枣泥核桃卷”“开心果奶酥卷”等多种融合口味(kǒuwèi)馒头也随之上市。

“我们做出来(chūlái)的馒头,口味不比面包差,但(dàn)烘焙店里的面包一个要十几块钱,我们的馒头只卖几块钱,很受大家欢迎。”很快,小店的生意就红火(hónghuǒ)起来。

在努力创新馒头(mántou)的同时,戴彬捷也没有放下自己的专业,会经常拍一些(yīxiē)短视频,宣传布袋山的馒头。

去年除夕前几天,他拍摄的一条短视频突然爆火,网友(wǎngyǒu)们被这位年轻人的故事打动,也被他制作独特馒头所(suǒ)吸引。随后,订单(dìngdān)从全国各地飞来。

“过完年(wánnián),我们是从初六开始(kāishǐ)接单的,短短十分钟,就接了1000多单。”小店的生产能力完全跟不上了,许多顾客都买不到馒头。

各种口味(kǒuwèi)的馒头 受访者供图

“以前,布袋山的(de)馒头只在当地小有名气,走不出去。现在,通过小戴(xiǎodài)馒头的带动,我们的馒头卖到(màidào)了全国各地。很多游客来玩的时候,都会买一些带回去。”村民戴大伯说。

小戴馒头的店也成了(le)布袋山的一道风景线。许多游客慕名而来,不仅为了品尝美味(měiwèi)的馒头,还为了感受布袋山的乡村文化。

为了(le)让更多人能买到布袋山馒头,戴彬捷决定扩大生产规模,他聘请村民来店里做馒头,还邀请姐姐和朋友(péngyǒu)一起加入。他们在路桥和黄岩交界的地方,租下了场地开始筹备馒头工厂(gōngchǎng),经过几个月的忙碌,工厂终于投产(tóuchǎn)。

“从(cóng)馒头小店到有了(le)自己乡村馒头小工厂,这是一起熬了无数个日夜才换来的,有生之年能和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追求热爱,真的会发现生活可爱(kěài),根本没有那么多苦难和苦闷。”戴彬捷的姐姐说。

对于未来,戴彬捷有着清晰的规划。他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,开发更(gèng)(gèng)多口味的馒头产品,同时拓展线上销售渠道,将布袋山的馒头推向更广阔(guǎngkuò)的市场。“有机会的话,我们(wǒmen)也会去接触其他的黄岩特产,把更多的家乡味道带给大家。”他说。

百家小店调查|一头扎进大山,他把布袋山馒头“蒸”出新花样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